台积电三季度业绩超预期,AI经济离泡沫有多远?

财经早餐

心向璇玑

11小时前

10月17日下午,台积电公布2024年三季度业绩,当季实现营收7596.9亿新台币,同比增长39%归母净利润为3252.6亿新台币,同比增长54.2%。以美元计,当季营收为235亿美元,归母净利润为100.6亿美元。

三季度营收、利润均超市场预期。此前台积电给出的当季营收指引介于224亿美元至232亿美元。


AI带动台积电涨疯了

受益于对AI芯片的强劲需求,今年以来台积电股价已飙升超70%。

按工艺制程划分,当季,台积电量产制程3纳米工艺营收占比为20%,较上一季度的15%继续提升,5纳米制程营收占比为32%,较上一季度的35%略有下降,7纳米制程的营收占比为17%,较上一季度持平。

市场对先进制程的渴望超出了分析人士的预料。

台积电3-5nm业务用了4年时间才达到总营收的50%,而3nm仅用了3个季度就达到了20%。

应用场景方面,高性能计算(HPC)在总营收中占比51%,较上一季度减少1个百分点;智能手机收入占比为34%,较上一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

其他业务中,物联网、车用电子、消费电子和其他类目分别占比7%、5%、1%、2%。

资本开支方面,三季度,台积电资本开支为2070.8亿新台币,以美元计则为64亿美元,上一季该数字为2056.8亿新台币,去年同期则为2266.2亿新台币。台积电继续维持全年300亿至320亿美元的资本开支指引。

英伟达的H100以及采用最新的Blackwell架构的GPU、AMD的MI300、英特尔的Gaudi 3等AI芯片,均使用台积电5纳米工艺。

这一波AI狂潮,台积电虽不是主角,却也身处核心地带。


台积电与英伟达的渐生嫌隙

就在形势一片大好之中,市场上也传出一些不那么和谐的声音。

有媒体近日爆料,英伟达于今年3月推出新一代Blackwell芯片后,发现该芯片存在问题。以致该产品不得不延迟至四季度才能量产发货。这使得英伟达和台积电陷入互相指责之中。

报道还指出,由于英伟达的芯片设计越来越复杂,台积电成为唯一能够完成的芯片制造商。这让台积电在定价方面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当今年6月台积电宣布涨价后,英伟达只能选择接受。

英伟达CEO黄仁勋当时还回应称,台积电确实定价过低,会支持其涨价的举措。

关于提价问题,台积电董事长兼总裁魏哲家在电话会上答道,他不倾向于使用“议价能力”这个词,因为台积电将所有客户都视为合作伙伴。

他表示,“我们处于不同的行业,台积电是资本密集型企业。因此,我们需要非常高的增长利润率才能生存,并实现可持续和健康的增长。这就是我们制定定价策略的原因。”

说白了,现在全球的先进半导体产业,都在台积电这里被“卡脖子”。这让英伟达也很难受,但却无可奈何。

上一个搞设计和制造一条龙的巨头——英特尔,还在亏损泥潭中没爬出来。英伟达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想搞多元化供应,目前也是全球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AI再迎限制

拜登政府官员正讨论限制向某些国家出口美国先进人工智能芯片事宜,中东海湾国家被视为重点目标。近期,这些国家对建设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兴趣浓厚,且资金实力雄厚。

就在上月底,美国商务部刚刚公布一项旨在简化美国芯片生产商向多地出口人工智能芯片审批流程的新规。当时有美国舆论称,新规或刺激美国人工智能芯片向中东地区的出口。

时隔半个月,美国在人工智能芯片出口限制方面的政策“反复”引人关注。

这背后自然是美国政府,基于地缘政治博弈,复杂的政策考量。

但不管如何,收紧出口限制显然对于英伟达等AI芯片企业有着不小的负面影响。


AI泡沫论持续发酵

7月以来,包括谷歌、Meta在内的大型科技公司CEO公开表态称“谈AI投资回报尚远”,市场对于生成式AI是否是泡沫产生分歧,英伟达股价多次大幅波动。

被问及AI投资是否可持续时,魏哲家在财报会上回应称,台积电已经在工厂和研发运营中使用AI和机器学习技术,AI的场景是真实的,即便只有1%的生产力提升,对应的回报就相当于10亿美元。

“AI的需求是真实的,而且现在只是开始,对于AI的需求还将持续很多年”,魏哲家说。

尽管台积电如此表示,但全市场的看点,仍紧密围绕在OpenAI等几家头部AI厂商上。

最近,市场围绕OpenAI争议不断。

前不久,OpenAI成功筹集了66亿美元。市场也通过此次OpenAI放出的一系列财务文件,管窥了当下AI产业的现状。

现实就是,除了英伟达等硬件厂商,AI产业仍处在烧钱阶段。C端用户,做出的贡献有限。

OpenAI表示,“我们在确保通用人工智能(AGI)造福全人类的使命上不断取得进展。每周,全球有超过2.5亿人使用ChatGPT来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创造力和学习能力。”

而据相关财务文件,付费用户规模在千万左右。

也就是只有4%左右的人愿意付费使用。

根据OpenAI公布的部分财务文件,预计今年营收为37亿美元,亏损约50亿美元,预计其收入明年将飙升至116亿美元。

说实话,这样的财务表现,只能吸引愿意冒险的风投和产业投资者。这也是本来苹果打算加入,后又决定退出投资的原因吧。


结语

台积电这一轮超预期,对于市场来说,又没那么超预期。

整个AI产业,寒气是从下往上逐级传导的。应用端、软件端如果没有持续的利好和爆发,那么在硬件端会慢慢显现。

行情好的时候,制造业往往订单都能排到一两年后,即是如此。

现在尚无法判断,AI是否进入到了泡沫经济阶段,但可以确信的是:

1.发展AI是大势所趋;

2.应用端需要新一轮技术突破,驱动产业前进。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10月17日下午,台积电公布2024年三季度业绩,当季实现营收7596.9亿新台币,同比增长39%归母净利润为3252.6亿新台币,同比增长54.2%。以美元计,当季营收为235亿美元,归母净利润为100.6亿美元。

三季度营收、利润均超市场预期。此前台积电给出的当季营收指引介于224亿美元至232亿美元。


AI带动台积电涨疯了

受益于对AI芯片的强劲需求,今年以来台积电股价已飙升超70%。

按工艺制程划分,当季,台积电量产制程3纳米工艺营收占比为20%,较上一季度的15%继续提升,5纳米制程营收占比为32%,较上一季度的35%略有下降,7纳米制程的营收占比为17%,较上一季度持平。

市场对先进制程的渴望超出了分析人士的预料。

台积电3-5nm业务用了4年时间才达到总营收的50%,而3nm仅用了3个季度就达到了20%。

应用场景方面,高性能计算(HPC)在总营收中占比51%,较上一季度减少1个百分点;智能手机收入占比为34%,较上一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

其他业务中,物联网、车用电子、消费电子和其他类目分别占比7%、5%、1%、2%。

资本开支方面,三季度,台积电资本开支为2070.8亿新台币,以美元计则为64亿美元,上一季该数字为2056.8亿新台币,去年同期则为2266.2亿新台币。台积电继续维持全年300亿至320亿美元的资本开支指引。

英伟达的H100以及采用最新的Blackwell架构的GPU、AMD的MI300、英特尔的Gaudi 3等AI芯片,均使用台积电5纳米工艺。

这一波AI狂潮,台积电虽不是主角,却也身处核心地带。


台积电与英伟达的渐生嫌隙

就在形势一片大好之中,市场上也传出一些不那么和谐的声音。

有媒体近日爆料,英伟达于今年3月推出新一代Blackwell芯片后,发现该芯片存在问题。以致该产品不得不延迟至四季度才能量产发货。这使得英伟达和台积电陷入互相指责之中。

报道还指出,由于英伟达的芯片设计越来越复杂,台积电成为唯一能够完成的芯片制造商。这让台积电在定价方面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当今年6月台积电宣布涨价后,英伟达只能选择接受。

英伟达CEO黄仁勋当时还回应称,台积电确实定价过低,会支持其涨价的举措。

关于提价问题,台积电董事长兼总裁魏哲家在电话会上答道,他不倾向于使用“议价能力”这个词,因为台积电将所有客户都视为合作伙伴。

他表示,“我们处于不同的行业,台积电是资本密集型企业。因此,我们需要非常高的增长利润率才能生存,并实现可持续和健康的增长。这就是我们制定定价策略的原因。”

说白了,现在全球的先进半导体产业,都在台积电这里被“卡脖子”。这让英伟达也很难受,但却无可奈何。

上一个搞设计和制造一条龙的巨头——英特尔,还在亏损泥潭中没爬出来。英伟达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想搞多元化供应,目前也是全球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AI再迎限制

拜登政府官员正讨论限制向某些国家出口美国先进人工智能芯片事宜,中东海湾国家被视为重点目标。近期,这些国家对建设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兴趣浓厚,且资金实力雄厚。

就在上月底,美国商务部刚刚公布一项旨在简化美国芯片生产商向多地出口人工智能芯片审批流程的新规。当时有美国舆论称,新规或刺激美国人工智能芯片向中东地区的出口。

时隔半个月,美国在人工智能芯片出口限制方面的政策“反复”引人关注。

这背后自然是美国政府,基于地缘政治博弈,复杂的政策考量。

但不管如何,收紧出口限制显然对于英伟达等AI芯片企业有着不小的负面影响。


AI泡沫论持续发酵

7月以来,包括谷歌、Meta在内的大型科技公司CEO公开表态称“谈AI投资回报尚远”,市场对于生成式AI是否是泡沫产生分歧,英伟达股价多次大幅波动。

被问及AI投资是否可持续时,魏哲家在财报会上回应称,台积电已经在工厂和研发运营中使用AI和机器学习技术,AI的场景是真实的,即便只有1%的生产力提升,对应的回报就相当于10亿美元。

“AI的需求是真实的,而且现在只是开始,对于AI的需求还将持续很多年”,魏哲家说。

尽管台积电如此表示,但全市场的看点,仍紧密围绕在OpenAI等几家头部AI厂商上。

最近,市场围绕OpenAI争议不断。

前不久,OpenAI成功筹集了66亿美元。市场也通过此次OpenAI放出的一系列财务文件,管窥了当下AI产业的现状。

现实就是,除了英伟达等硬件厂商,AI产业仍处在烧钱阶段。C端用户,做出的贡献有限。

OpenAI表示,“我们在确保通用人工智能(AGI)造福全人类的使命上不断取得进展。每周,全球有超过2.5亿人使用ChatGPT来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创造力和学习能力。”

而据相关财务文件,付费用户规模在千万左右。

也就是只有4%左右的人愿意付费使用。

根据OpenAI公布的部分财务文件,预计今年营收为37亿美元,亏损约50亿美元,预计其收入明年将飙升至116亿美元。

说实话,这样的财务表现,只能吸引愿意冒险的风投和产业投资者。这也是本来苹果打算加入,后又决定退出投资的原因吧。


结语

台积电这一轮超预期,对于市场来说,又没那么超预期。

整个AI产业,寒气是从下往上逐级传导的。应用端、软件端如果没有持续的利好和爆发,那么在硬件端会慢慢显现。

行情好的时候,制造业往往订单都能排到一两年后,即是如此。

现在尚无法判断,AI是否进入到了泡沫经济阶段,但可以确信的是:

1.发展AI是大势所趋;

2.应用端需要新一轮技术突破,驱动产业前进。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